據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2011年3月以來,首都師範大學先後培訓685名新疆少數民族畢業未就業大學生。從最初的擔心到放心,再到感激,一期持續兩年的培訓不僅改變了這些少數民族學生的人生軌跡,也拉近了他們與內地的心理距離。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雪說,我們是在用心用情做新疆未就業大學生的培養工作。
  ?“我的女兒有兩個母親一個在新疆,一個在北京”
  目前已在新疆和田上班的美合日班是第一批赴內地培養的新疆大學生學員。2011年3月,美合日班第一次離疆,坐上了開赴北京的火車。“當我們的火車凌晨三點到北京時,看到首師大的校領導和老師在站臺上迎接我們,凌晨五點多到學校就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著我們,第一次離家的難受馬上沒有了。”美合日班回憶說。張雪說,對於遠道而來的新疆少數民族學生,首先要讓他們感受到親情和家的溫暖。為此,學校從細節入手,除了每次來去的接送站,還準備了地圖冊、手機卡,便於他們與家裡聯絡。在吃住方面,首師大拿出了學術交流中心的部分房間做宿舍,還找了專門的廚師,購置了全新炊具,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2011年7月份,張雪為首批學員回家過暑假送行,沒想到,學員們當場念了封熱情洋溢的信。“念完信他們紛紛喊著‘雪媽媽’跑過來擁抱我,真的很感動。這些維吾爾族青年非常善良可愛,你對他們的一點點關愛,他們體會都特別深。”
  2012年,張雪帶隊赴新疆和田市走訪了100多位學員家長。張雪說,她感受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激,“一位母親一見到我就說,‘我的女兒有兩個母親,一個在新疆,一個在北京’。”
  ?“站在故宮門前給爸爸打電話,我哭了”
  “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我也是好漢了!”阿卜杜拉·阿布來提說,在北京的兩年培訓讓他終生難忘,不僅實現了兒時登長城的夢想,而且感受到了很多美好事物,比如首師大有一位教古漢語的崔老師,能講出每一個漢字的歷史淵源,第一次讓他感受到漢語的美感。
  對漢語的喜愛,讓阿卜杜拉·阿布來提堅定了在和田當漢語老師的職業理想。“到北京培訓改變了我對漢語的認識,現在我和我父親一樣都在教漢語,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多,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曾是當代課老師的他說。
  和阿卜杜拉·阿布來提一樣,很多新疆維吾爾族學員都在首師大組織下外出學習參觀,第一次對內地有了感性認識。30歲的阿卜杜賽買提·阿塔吾拉說,學校組織我們去了天津、南京、北戴河等等很多地方,而在和田像我這個年紀的很多人最遠只去過烏魯木齊。
  2013年完成培訓的托合提麥麥提·如則麥麥提說:“記得學校組織我們去天安門參觀,站在故宮門前給爸爸打電話,我哭了。我說‘沒想到這輩子還有機會到北京,爸爸你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
  ?“北京有很多人鼓勵我,讓我感覺到集體和團隊的力量”
  不少學員反映,在北京學習過程中最大收穫是發現有很多人關心自己,也學會了怎麼關心別人。麥麗莎說:“到了北京有很多人鼓勵我,對我說‘你是最棒的,繼續努力’,這樣的關心和鼓勵,讓我感覺到了集體和團隊的力量。”麥麗莎等學員的收穫,只是首師大按照北京市要求開展“科學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系列工作的一個註腳。2012年5月份,首都師範大學京疆學院組建成立,這是全國高校中率先以培養提升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再就業能力為目標的獨立建制學院。首師大為京疆學院建立了一支專職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根據專業課程設置,組建了穩定的教學師資隊伍,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學工作;建立健全了《京疆學院學員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組建京疆學院的同時,首師大還探索學員培養模式改革,啟動了“1+1互助成長”人才培養計劃,教育引導新疆學員與在校大學生之間建立起互相信任、互助成長的伙伴關係,不少維吾爾族學員和漢族學生結下深厚友誼。首師大新疆學員參觀天安門廣場(2011年5月13日攝)。  (原標題:首師大用心用情培養新疆畢業未就業大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ykcghxr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